|
|
|
关于2023年度国有自然资源管理情况的报告
浏览:1056次'时间:2025年2月5日
一、国有自然资源总体情况 (一)各类自然资源底数基本摸清。截至2023年底,全县土地面积39.2万公顷,国有土地面积约7.3万公顷;森林总面积27.59万公顷,国有森林面积6.21万公顷,林地总面积29.93万公顷,国有林地面积6.73万公顷;耕地面积100.69万亩,永久基本农田面积84.84万亩;自然保护地4处,总面积为3.76万公顷。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0.91万公顷,省级保护地包括1处森林公园、1处地质公园、1处自然保护区,面积2.85万公顷;水库52座,全县水资源总量为71910万立方米,其中地表水71900万立方米,地下水17590万立方米,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17580万立方米;矿产资源储量10种,截至2023年底,清原县已发现矿种10种,分布在红透山镇、枸乃甸乡等乡镇。 (二)资源科学利用水平逐步提升。土地资源方面,加快存量及低效土地消化利用。2023年全县存在供而未用土地24.5721公顷,处置供而未用土地24.5721公顷,处置率达到100%。水资源方面,不断深化节水型城乡建设,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逐年提高。 (三)资源生态保护力度不断加大。积极落实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持续推进土地资源、水资源等领域的保护治理。开展“耕地流出图斑核查整改工作”,结合2021年度国土变更调查,对2021年度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流出的问题。严控水资源源头污染,扎实推进截污纳管,强化生态治水。 (四)强化生态保护优先,筑牢自然资源资产安全底线。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积极抓好林业资源管理,全力抓好河湖治理工作,以国土空间规划为蓝图、以严格监管为助力、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自然资源高效配置和保值增值为目标,切实保护好、使用好、管理好全县国有自然资源资产。 二、存在问题 我县自然资源资产在基础管理、保护治理、开发利用等方面虽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也存在问题和短板。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矿业权与自然资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源保护区等重叠的矛盾愈发尖锐,如何妥善解决生态环境与矿业权人合法权益两者之间的矛盾,尽快出台分类处置重叠矿业权办法刻不容缓。违法乱占滥用土地行为时有发生,存在土地浪费等现象。二是水资源方面农村安全饮水还要常抓不懈。异常天气变化使我县出现日益突出的季节性缺水问题,城乡饮用水受到严重影响。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提高政治站位,促进自然资源集约高效利用。正确处理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关系,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切实提高自然资源综合配置效率。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坚决守住山、管住人、防住火、护好林,防止国有资源流失。切实加强对耕地,尤其是永久基本农田的保护,努力保障我县粮食生产安全,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保证我县耕地数量不减少。 (二)提升政治站位,转变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理念。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法律法规政策,切实转变自然资源资产开发利用观念,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合理开发利用各类自然资源资产,形成人人保护自然资源资产的社会氛围。 (三)加强宣传引导,营造全社会资源保护舆论氛围。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广泛开展土地、矿产、森林、水等自然资源的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公众节约资源意识。及时公开非法侵占国有自然资源资产典型案件的处置情况,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同保护自然资源的行动自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