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清原县政府工作报告
浏览:20097次'时间:2013年10月15日

2008年清原县政府工作报告

——2007年12月3日在清原县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县长 封福高

 

各位代表:

  我代表县四届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各位同志提出意见。

  一、本届政府工作回顾

  过去的五年,是全县经济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综合实力大幅度跃升,发展后劲持续增强的五年;是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也是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不断进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重大进展的五年。五年来,在省、市和县委的领导下、在县人大的依法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下,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清原的重大战略部署,以建设生态大县为总纲,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线,以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求真务实,埋头苦干,全面完成或超额完成了县四届人大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和本届政府的各项任期目标。预计2007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38.6亿元,与2002年相比(下同),年均递增19.6%;全口径税收收入4.5亿元,年均递增37.6%;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亿元,按可比口径年均递增27.9%;政府可支配财力4.8亿元,年均递增30.2%;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8.2亿元,年均递增40.6%。先后获得国家森林资源管理、法制宣传教育、科技进步先进县;省平安县、双拥模范县、旅游强县、爱国卫生工作优胜县、绿叶杯优胜县及人口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质量兴县、文明村镇建设先进县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一)坚持项目立县,实施“五业并举”,转变发展方式,各项产业规模大幅增长

  工业经济发展强劲。二产业增加值预计完成14.74亿元,年均递增33.2%。规模企业群体不断扩大,全县规模企业达到126户,比2002年增加80户。一批生产加工型企业不断壮大,全县纳税百万元以上重点企业达到33户。“五园一线”发展战略逐步得到实施,工业园区从无到有,并形成一定规模。县城工业园区入驻企业达到14家;湾甸子木材加工园区入驻企业达到47家,解决劳动就业2000人。民营经济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力,民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35.5亿元,税收占全县税收总额的70%。

  农业经济发展步伐加快。一产业增加值预计完成8.42亿元,年均递增10%。粮食生产保持稳定。中药材、山野菜、食用菌、果树、绿色苗木等主导产业规模持续壮大。龙胆基地在我省率先通过国家GAP认证和农业标准示范区验收,全县农业“三品”国家级认证达到81个,居全省各县区之首。绿色食品种植面积达到43万亩,被确定为绿色食品、中药材、食用菌、玉米生产加工基地县。龙头企业市场引导和带动能力不断增强。专业村达到42个,新型农村合作组织74个,产值200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24家。养殖业由传统散户养殖向标准化和规模化养殖转变,新建牛、羊、鸡等畜禽小区99个。清原马鹿被确定为世界上第一个人工系统选育成功的马鹿新品种,鹿业养殖达到1.2万头,成为中国马鹿之乡。各项惠农政策得到全面落实,累计发放粮食直补、综合直补、良种补贴资金4210万元,化解村级债务1080万元,农民各项负担大幅度减轻。农业机械保有量达到7700台,被列为国家级农机具补贴项目实施县和辽宁省保护性耕作项目实施县。开展“四改”工程和“百村帮建”工作,村容村貌进一步改观。通过五年的努力,我县成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三产业发展迅猛。三产业增加值预计完成15.44亿元,年均递增17.1%。旅游业发展较快,成为县域经济新的支柱产业,我县步入省旅游强县行列。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红河峡谷漂流项目从无到有,仅用4年时间,成长为我国北方参与性旅游项目的标志性品牌。2007年全县接待游客55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3.8亿元。商贸经济健康发展,商业规模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以大商集团清原店为代表的大型商业零售企业达到6家,便民店和品牌店达到300家。被商务部列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县,全县建成乡村级示范店100家。餐饮服务接待能力不断增强,新增接待服务场所200余家,其中星级以上宾馆5家。连锁店、物流配送、社区服务等新兴行业日益兴起。

  (二)坚持科学定位,建设生态大县,打造后发优势,生态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编制并实施了《清原满族自治县生态示范区建设总体规划》,浑河源省级自然保护区、红河峡谷国家森林公园项目建设生态效益日益显现。全县累计造林和更新36万亩,年均封山育林20万亩以上,实现连续25年无森林火灾,被国家林业局确定为国家森林防火先进县和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实验示范县。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完成水利工程155项,河道治理540公里,浑、清、柴、柳等干流水毁修复提高到二十年一遇防洪标准,三次获得省农田水利建设大禹杯。国土资源管理力度加大,耕地总量保持动态平衡。能源建设进展较快。水电装机总容量达7300千瓦,年发电量2180万度;完成农村“一池三改”3610座,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工程9处。生态文明家园建设成果显著。新建、维修村部109个,新建乡村文化休闲广场129个,各级文明村已占全县建制村的73.9%。

  (三)坚持改革开放,创新管理体制,强化招商引资,县域经济发展活力日益增强

  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完成国企改制45户,变现资产7280万元,化解债务3386万元,明晰了企业产权,增强了企业发展活力。完成188个村320万亩集体林产权制度主体改革。稳步推进行政体制和社会事业分类改革。全县乡镇事业单位和县属事业单位分别缩减28个和45个。开展建制村合并,由原来281个调整为188个,规范了管理体制,降低了行政成本。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以“开放年”和“项目年”建设为契机,加大对外招商引资力度。全县累计实现招商引资固定资产投资额40.2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455.8万美元,外贸出口创汇3756万美元。引进固定资产投资超亿元项目8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13 个。

  (四)坚持城乡统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服务功能,城乡整体面貌变化显著

  加大城区改造力度。先后完成了休闲健身广场、清原宾馆、清原客运站、文体中心、清原火车站、辽东市场一期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完成了县城浑河路、白银路、白云街等10余条主要街路的综合改造。县城绿化、亮化水平不断提高。先后完成了县城供水管网、130栋住宅楼供暖管网改造和7.4万平方米住宅楼屋面防水维修工程。强化城市管理,综合整治交通秩序,县城整洁度和舒适性有所提高。小城镇建设取得进展,红透山、草市、湾甸子等小城镇建设已初具规模。城乡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投资35亿元的南草线高速公路已开工建设;投入6700万元对城乡供电、变电设施进行了全面改造。信息化建设取得实效,启动了城区有线电视双向宽带光纤网改造工程,对158个行政村389个自然屯的有线电视网络进行了改造和更新;城乡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8.9万户,宽带用户达到5400户。

  (五)坚持协调发展,推进社会事业,健全民主法制,社会文明程度持续提升

  科技创新步伐加快。组织实施了《清原马鹿种源繁育基地建设》等国家和省、市科研项目60项,取得各类科研成果48项,科技进山增效示范工程等8项成果获省、市科技进步奖。教育事业全面发展。投入资金1.16亿元,新建九年一贯制寄宿制学校10所,新建、翻建校舍9.4万平方米,撤并中小学127所,教育布局更趋合理,教学条件得到改善,顺利通过了新一轮“普九”验收。投资4000万元,对清原高中进行扩建。清原高中和职教中心率先进入省级示范性高中和标准化职教中心行列。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完善了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卫生监督和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完成了县医院、中医院、疾控中心实验室和12所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群众就医条件得到改善。文化体育工作取得新成果。开展文化下乡和节庆系列文化活动550余场,成功举办了县第二届全民运动会,促进了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认真落实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加大药品市场监管力度,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取得成效。重点围绕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进行市场经济秩序整顿,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民族和宗教事业又有新发展,民族凝聚力进一步增强,被确定为省少数民族妇女增收致富示范行动基地。

  (六)坚持以人为本,完善保障体系,推进和谐清原建设,人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社会保险覆盖面逐年扩大。养老、失业和城镇职工医疗等三项保险人数分别达到3.75万、1.1万和3万人。低收入家庭生活得到基本保障。全县纳入农村低保1.1万人、城镇低保0.98万人,累计发放保障金5600万元,低保覆盖率居全市之首。开展救助与扶贫开发工作,新建、改扩建养老院8所,供养人口达到610人。累计争取扶贫和移民资金5220万元,扶持项目村86个。劳动就业取得实效。全县累计开展各类培训2.6万人次,安置就业4.6万人次,劳务输出5.1万人次,被确定为全国对外劳务输出优秀基地县。以破解就学、行路、住房、看病、吃水、看有线电视“六难”为突破口,全力改善民生。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免除学费和杂费政策,开展多种扶贫助学活动,资助贫困学生1.5万人;累计完成公路路基改造615公里、黑色路面1020公里,全县通油路的村达到161个;新建移民小区8处,完成移民建房、土草房改造、贫困户建房5284户;在全省率先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全县20.1万人被纳入合作医疗体系,参合率达91.2%;累计新建饮水井560眼,解决了16万人的饮水问题,实现“村村通”自来水;全县460个自然屯、7.9万户接通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97%,率先在全国实现了有线电视村村通。全县累计用于破解“六难”投入资金4.75亿元。

  (七)坚持依法行政,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执政水平,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

  认真接受县人大、县政协的依法监督和民主监督,累计办理人大代表建议611件,政协提案485件,办结率达到100%。强化信访接待和人民调解工作,一些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解决。认真开展各项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活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被评为省安全生产达标先进县。建立健全综治网络,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社会大局保持稳定,我县首次步入省级平安县行列。圆满完成“四五”普法工作,认真贯彻 “五五”普法规划,全民民主法治意识明显提升。全面落实《行政许可法》,推进依法行政,加强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先后开展了建立“五型”政府和人民满意政府的活动,科学执政和依法执政能力不断增强。

  统计、粮食、物价、工商、金融、保险、通讯、邮政、残联、档案、气象、地震、人防等部门为我县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较大贡献,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好评。

  各位代表,五年来,我县取得的各项成绩振奋人心。县域经济实力大幅攀升,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仅用3年时间,相继迈过1亿元和2亿元的门槛;在市目标考核中,我县各项主要经济指标连续2年位居全市各县区前列。招商引资取得突破性成果,总投资55亿元的辽宁清原抽水蓄能电站被国家电网公司列入“十二五”发展规划,作为2010年前后预开站点;抚顺山源科技、勃朗服装等一批投资规模较大、成长性较好的企业相继落户清原。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大,公路路基改造和新铺黑色路面分别是前五年的3.6倍和5.8倍;县城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2.5亿元,是前五年的7.4倍。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全县农民人均收入达到4150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9030元;公教人员工资足额发放,人均月增加1316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27.1亿元,人均增加3300元。生态旅游知名度不断提升,先后成功承办了全国自然水域漂流大赛和国际漂流大赛,使清原迈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

  回首过去五年的历程,成绩来之不易,探索充满艰辛。五年来的各项发展成就,是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历届政府工作的基础上取得的,凝结着全县人民的智慧和汗水。在此,我谨代表县四届人民政府,向为我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付出辛勤劳动的全县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和有效监督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向为我县改革发展稳定做出积极贡献的省、市属单位、驻清官兵,向关心与支持清原建设与发展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诚挚的感谢!

  五年来的成就,为今后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五年来的实践,为继续前进积累了宝贵财富。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与不足:一是经济总量依然偏小,财政资金供需矛盾还很突出;二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部分贫困人口生活仍很困难;三是农业基础仍然薄弱,稳定粮食生产、确保农民增收的难度仍然较大;四是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影响社会和谐的不稳定因素仍然存在;五是少数干部开拓意识不强,工作作风不够扎实,能力素质有待提高,民主政治建设任务还十分艰巨。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的实践,我们深深体会到:要想使清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不动摇,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与社会发展全局,正确处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关系,立足辽宁生态大县建设,发挥生态资源优势,不断探索具有清原特色的发展道路;必须坚持改革开放,革除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优化投资环境,在改革开放中稳步、健康发展;必须坚持和发扬“求真务实、埋头苦干、力争上游”的清原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把解决好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坚持科学、依法、民主执政,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水平。

  二、新一届政府工作展望及2008年工作安排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加速,随着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沈抚同城化的不断推进和壮大县域经济政策的陆续出台,我县将迎来新的战略机遇期。未来五年将是我县加速发展的五年,是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大幅提升的五年,也是各项事业全面提高的五年。今后五年政府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富裕、和谐的发展导向,突出又好又快的发展主题,进一步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科教兴县和旅游活县战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进民主,改善民生,全面加快小康社会和新农村建设步伐,努力构建生态型社会主义新清原。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

  ——经济发展有新跨跃。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突破88.5亿元,年均递增18.1%;全口径税收收入实现11.13亿元,年均递增19.9%;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5亿元,年均递增20.1%;政府可支配财力达到8.64亿元,年均递增1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150亿元,年均递增17.1%。社会经济综合实力达到全省中等偏上水平。

  ——社会事业有新发展。深入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健全科技创新体系,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6%以上。完成14个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完成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繁荣文体产业,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健全重大疾病防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和基本医疗保障服务体系。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强化社区功能建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城乡建设迈上新台阶。加速旧城区改造和北山观光别墅区、河南新区开发及东西部的改造,扩张城市规模。县城中心城区面积达到7.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到12万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0平方米,生态型山水小城市基本建成。根据地区经济水平和产业特色,村村制定高标准的建设规划,完成村屯巷道改造,村容村貌有较大改观。

  ——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果。全县出境水断面保持国家3类水体标准,城区空气质量好于国家2级标准。建设百万亩坚果经济林基地和百万亩林下药材、森林食品基地,新增林地经济30万亩,林木蓄积量达到2960万立方米。水电装机总容量达到1万千瓦。循环经济形成规模,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辽宁生态大县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人民生活质量有新提升。村村有文化活动休闲广场和卫生室,通光缆、通宽带;屯屯通公路、通自来水、通有线电视;户户住砖瓦房;农村人人参加新型合作医疗,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50%,五保户实现集中供养。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翻一番,城镇居民收入达到1.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300元。

  各位代表,2008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也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清原建设的关键之年。2008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指标是: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7.0亿元,比上年增长21.8%,其中,一产业增加值9.1亿元,增长8.1%;二产业增加值19.0亿元,增长28.9%;三产业增加值18.9亿元,增长22.4%。全口径税收收入实现5.15亿元,增长14.5%;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2.45亿元,增长22.5 %;政府可支配财力达到5.4亿元,增长12.5%。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7亿元,增长27.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770元,增长14.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3.27亿元,增长14.0%。

  围绕上述目标,要着重抓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加快园区建设,推进重点项目,促进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牢固树立“工业强县”思想,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构筑工业经济发展平台。坚持完善“五园一线”发展战略,突出乡镇经济主体地位,继续抓好工业园区建设,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加速引进带动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项目入驻园区,并着力扶持山源科技、现代未来、天瑞制药等高科技企业做大做强。扩大县城工业区,力争新入园企业3家,销售收入实现4亿元。着手湾甸子林木加工园区第二期工程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新增入园企业8家。斗虎屯机械加工园区完成土地征用,入驻企业6家。红透山铜冶炼精深加工园区力争粗铜扩建项目达产达效。

  扩大民营经济规模,发展壮大产业集群。做好企业规模升级工作,全年新增规模企业26家。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矿产建材、林木加工、冶金机械、纺织化工等优势产业集群,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质量。矿产建材业以红透山铜矿、莱河矿业、东兴矿业为龙头,进一步促进企业规模扩张和技术革新,实现有限资源的合理利用。林木加工产业以东源木业、兴顺木业和集森木业为支撑,继续引导林木产品向精深加工发展,努力实现集团化、规模化经营。冶金机械产业在原有九鼎铜业、英额电力、浑河炼化等骨干企业的基础上,继续加快新建和改、扩建项目的施工建设,力争早日达产达效。大力扶持长青羊绒、勃朗服装、抚顺隆烨等骨干企业,拉动轻工纺织和化工产业形成规模。

  实施名牌战略,推进技术创新。充分发挥信用担保公司和产业协会的作用,增强企业的融资能力和信誉度,为中小企业发展做好服务。健全企业技术创新体系,鼓励企业加强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联合,提高企业的科技素质。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大力开发名、特、优、新产品,市级名牌产品数量力争达到16个。继续加大对企业法人代表的培训力度,促进企业建立现代经营和管理机制。

  探索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将循环经济纳入经济目标考核,科学制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积极扶持现代环保开发、创新复合肥、新型燃料等生态环保型企业的发展壮大。加大对强污染、高耗能企业的依法整治力度,推进企业清洁生产,实现节能降耗和减排增效。严格控制非生产用地,重点围绕矿山企业开展资源节约使用和“三废”回收利用工作。

  (二)发展生态旅游,拉动商贸经济,构建新型三产业发展格局

  继续实施旅游活县战略,抓好旅游文化和旅游商品、纪念品、特色餐饮等旅游要素的开发,构建现代商贸流通体系。

  依托资源,做大生态旅游业。继续提升红河峡谷漂流景区的服务功能,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快配套景区建设,完成王家堡、六家子生态休闲区等一批旅游资源的规划、立项,力争新开发建设3—5个优秀旅游景区,形成2至3日游的黄金旅游线路。组织开展旅游行业管理和从业人员培训工作,提高文明服务的水平和质量。深入培育旅游文化,营造优良的旅游环境,打造旅游城市品牌。实施《农业旅游丰收计划》,加快旅游商品开发,实现以旅促农、以旅富农。

  抢抓机遇,大力发展商贸业。制定县城商业网点规划,使商业网点布局更趋合理,功能更加完善。实施小超市大连锁战略,全县连锁超市要达到20家。加强对商贸企业的扶持,大力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新合作超市连锁店”建设,开展邮政服务“三农”工作,构筑农副产品流通、农资连锁配送平台,畅通工业品下乡与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渠道,逐步解决农民买难卖难问题。

  拓宽领域,积极发展服务业。重点发展现代物流、餐饮娱乐、房地产开发、金融服务和社区服务产业。着手规划建设旅游商品、建筑材料和物流中心等规模较大的专业市场。深入挖掘特有的饮食文化资源,全面提升餐饮服务业的整体水平。借助高速公路建设、河南新区开发和铁北城区改造,加快周边服务区的规划和建设,培育和扩大新的消费热点。

  (三)促进农业增效,实现农民增收,全面加快新农村建设

  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作为首要任务,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抓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农业增效。抓好“双色”农业发展。全县食用菌、山野菜和绿色优质粮豆种植面积要达到46万亩,新增百亩药园20处,开发绿色有机食品50个,全县“一村一品”特色专业村数量要达到54个。抓好科技示范。三大作物引进新品种20个,推广面积30万亩,完成测土配方施肥20万亩。发展培育龙头企业。抓好得胜禽业、一天食品和金松食品等重点项目的达产达效,加快培育三源健康金米、丰利粮油等一批带动能力强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力争年产值2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26家。推进以标准化育肥牛和肉鸡养殖小区为主体的生产基地建设,新建标准化养殖小区35个。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治工作,提高疫病控制能力。

  抓生产生活条件改善,促进农村发展。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小孤家等5座水库的除险加固、40公里重点河道的筑堤防护和四大流域灌区配套引蓄水工程。完成省级农业有害生物预警控制区域站建设,控害面积达到8万亩。研制、引进和推广适用的新型农机具400台套,积极推进机械化保护性耕作,争取列入国家级农机具购置补贴项目县。抓好村容整洁,大力实施以“四改”为重点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利用2年时间完成剩余130个村的村容建设规划,对65个村的巷道进行改造。

  抓惠农政策落实和新型农民培训,促进农民增收。继续实行财政贴息、以奖代补、奖补结合等激励政策,引导各类社会资金投向“三农”。推动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构建农产品走向市场的桥梁。加大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力度,加快农村低收入人群增收步伐。着力培育新型农民,开展“阳光工程”和“百县百万农民培训工程”,全年培训农民6750人,提高农民的就业和创业能力。加快劳务市场建设,有序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促进农民身份的转变。全年转移劳动力1.2万人,提高农民的工资性收入。     

  (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激发经济与社会发展活力

  要继续把招商引资和深化改革作为储备财源、促进发展的关键举措,全力推动县域经济再上新台阶。

  多措并举,切实优化投资环境。改善投资硬环境。加快县域重点交通工程建设,全力配合南草线高速公路建设工作,确保2009年全线开通,形成我县经济发展的大动脉。完成大湾线66KV送电线路和椴木沟变电所改造,为项目建设提供电力保障。优化投资软环境。公共行政服务审批大厅正式运行,建立简便高效、公开透明、协调规范的审批管理和服务机制。加强行风建设,广泛开展“双评”活动,促进“窗口”单位服务水平的提高。

  突出重点,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立足我县资源优势,坚持数量和质量并重,保持和发展当前利用外资的良好势头,加大对劳动密集型、生态旅游型、科技环保型、循环经济型、农产品加工型企业的引进和扶持力度,全力促成辽宁清原抽水蓄能电站、百万吨水泥等重点项目早日落地。突出重点区域和人缘优势,继续选派精干招商人员外出驻点招商。加强外资引进和出口创汇工作,积极探索委托招商、代理招商、网络招商等形式,实现招商引资市场化、企业化和社会化,县域外招商引资额力争达到15亿元。

  深化改革,促进机制、体制创新。深化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继续推行全员聘任制,指导事业单位开展分配制度改革和职称评聘分开工作。继续加快国有企业改制步伐,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鼓励和支持各类民营企业多领域、多渠道进行投资。全面完成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深化农村乡镇机构、义务教育、财政管理体制等综合改革,推动农村社会发展。

  (五)加强基础建设,完善城镇服务功能,提升城乡建设水平

  继续抓好县城美化、绿化和亮化工程,全力推进小城镇建设,努力把功能做优、环境做美、特色做亮、实力做强。

  强化科学定位,完善城乡建设规划。突出山水小城市的发展定位,强化规划的先导作用。进一步完善县城旧城区改造规划设计,完成锅炉厂、防腐厂、南货场周边地区和县城铁北地区、冈山街以西地区开发改造的规划设计工作。

  加快重点工程建设,提升城乡服务功能。加速河北旧城区改造和河南新区开发,争取八里村公铁立交桥、县城南出口改造与高速公路建设同步实施,扩大城市规模。完成铁北白银路东西段、浑河路西段、县城东出口道路及清河路东段人行步道等建设和改造工程,县城内环路全线贯通。继续实施火车站周边环境改造,启动河南新区管道燃气项目、第二水源、污水和垃圾处理厂建设的前期工作。加快红透山镇、草市镇和湾甸子镇的小城镇建设,形成区域性发展中心。全面完成村通油路的建设任务,启动500人以上自然屯通油路工程,并做好高速公路出口与普通公路的对接。加快信息化工程建设,实现光缆到村屯,农户通宽带;在县城范围内实现数字电视的正式运行,逐步向农村覆盖,确保农村有线电视长期通。

  加强综合治理,提高城乡管理水平。加大依法监察工作力度,巩固和提高城乡建设管理专项整治成果。做好供水、供暖服务工作,实施供热一户一阀改造。强化运输市场监管和整治,客运方式逐步向以公交车和出租车为主的运营方式转变。着手县城大型货车停车场建设工作,规范和提高城乡运输市场服务水平。实施农贸市场环境卫生专项整治,加大城乡环境卫生监管力度,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六)建设生态文明,完善社会保障,推动和谐清原建设

  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难题,使全县人民共享改革与发展成果。

  开展生态功能治理,建设生态和谐家园。抓好生态文明村创建工作,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意识、资源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扎实推进现代林业建设和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工作,实施兴林富民工程,完成造林、更新5万亩,新增封山育林30万亩。新发展林地经济6万亩,实现林业产值10亿元。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快水资源开发,促进林木生物质能发电项目的尽早落地。大力推广节柴吊炕和秸秆气化项目,新建“一池三改”2270座,秸秆气化站2处,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强环境监测,实施环境污染整治,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基本达到应保尽保,并逐步提高保障标准。抓好五项民心工程。加大扶贫助学力度,确保2600名贫困学生完成义务教育,努力使贫困家庭子女“学有所教”;加强劳动力市场监察,建立以创业为导向的就业机制和社会工资保障机制,新增就业2500人,努力使百姓“劳有所得”;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和工伤保险制度,启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巩固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成果,努力使群众“病有所医”;完成南口前、北三家敬老院改造工作,提高接收养员能力,做好“4050”人员社会保险补贴、城镇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的参保扩面工作,启动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努力使百姓“老有所养”;抓好农村低保户、五保户、灾民危房改造及移民建房工作,计划救助建房380户,启动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努力使百姓“住有所居”。

  抓好安全与稳定,创造和谐的社会发展环境。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推进安全生产行政许可制度,加大对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打击和事故责任追究力度。建立信访接待大厅,规范信访程序,解决好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强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工作,保障经济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开展村民平安自治工作,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争创全国平安县。

  (七)强化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全面繁荣社会事业,加快依法治县进程

  科学把握群众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提高民主法制建设水平,促进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

  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抓好国家科技富民强县试点工作,实施《龙胆规范化种植技术研究》等国家和省、市科技专项及省科技特派行动试点工作,推进产业结构升级,提高科技的经济贡献率。办人民满意教育。加大教育投入,新建两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和职教中心实习培训基地,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加快发展体育卫生事业,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增加体育设施投入,促进全民健身活动的深入开展。继续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规范操作规程和收费标准,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完成中医院和夏家堡、南口前、土口子卫生院房屋新建、续建工程,对乡镇卫生院设备进行科学合理配置;加强村级卫生室建设,逐步推行县、乡、村一体化管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预防保健和医疗需求。加大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监管力度,确保人民群众健康安全。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抓好奖励优惠政策和免费服务项目的落实,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推进精神文明与民主法制建设,为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与法制环境。全面推进城乡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挖掘民族文化,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人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紧紧围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开展系列教育活动,提高公民道德风尚和文明程度。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和民族与宗教工作,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县。认真贯彻依法治县方针,落实《“五五”普法规划》,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继续实行政府重大事项定期向人大报告、向政协通报制度,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切实做好代表建议和委员提案办理工作。

  (八)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行政效能,建设服务型政府

  认真学习和贯彻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从加强自身建设做起,全面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

  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建设谋事创业的政府。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始终以振兴清原为己任,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大力弘扬艰苦创业、真抓实干精神,全力支持鼓励创业者、关心爱护改革者、批评教育空谈者,努力营造谋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牢固树立公仆意识,建设为民服务的政府。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实行重大决策听证和公众参与制度,保证人民群众的监督权和知情权,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与公信力。始终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促进社会和谐。

  加快行政职能转变,建设务实高效的政府。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全面贯彻《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推动政务运行的法制化,提高工作效率。

  坚持严格执法和自律,建设公正廉洁的政府。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坚决反对讲排场、比阔气,狠刹奢侈浪费之风。强化监察执能,严格执行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加大惩治腐败力度,促进党风政风的根本性转变。

  各位代表,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跃上一个新的历史起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和谐清原建设又迈上新的征程。科学发展前景辉煌灿烂,社会和谐蓝图激荡人心。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十七大精神的指引下,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万众一心,艰苦奋斗,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清原、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