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1月20日 星期一
乡镇动态
辽宁的“中国之乡”③|“三代”人逐梦乡野, 一株草带富一方
来源:清原融媒浏览:1286次'时间:2024年12月2日

       11月20日一大清早,清原满族自治县英额门镇椽子沟村便热闹起来,一排挂着各地牌照的大货车停在村道边,药农们把一袋袋烘干好的龙胆草搬上卡车。司机王永全告诉记者,这里的龙胆草质量好,为了抢到足够的货源,他们连夜从安徽亳州赶来,在村口现场收购药材,有多少要多少。

“这一包50斤,就值4000多元钱,一车得二三十万元哩!”椽子沟村党总支书记季忠英说,靠种龙胆草,椽子沟村人均年收入超过10万元,全村年收入超过1亿元,村民们盖上新房,买了车,开着轿车去农田上田下地,已成当下村里一景。

“这株小药草,带富了咱一乡人。”英额门镇宣传委员杜鹃告诉记者,中药草种植已成为英额门镇的主导产业,种植面积达到5万亩,种植户达3300户,仅龙胆草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占全国销售量90%以上,被誉为“龙胆之乡”

贫困村变成了“亿元村”

       谈起龙胆草产业的发展,不能不提到蜚声全国药材界的“东北药王”徐等一。

时间回到1989年秋,时任村药材生产技术员徐等一偶然间了解到,“野生龙胆草几近枯竭,且全国还没有人工归圃技术的成功先例。”

       是挑战更是机遇,徐等一一心扑到到了龙胆草人工种植技术的研究上来。

        那段时间,徐等一整天往山上跑,观察龙胆草的生长规律。徐等一发现:“龙胆草是通过种子繁殖,人工种植会在种子上盖一层土,而自然生长状态下是没人为种子盖土的!”他便模仿龙胆草的自然生长环境,撒种后仅盖上一层松针和枯叶,没想到,几天后地里齐刷刷地长出了幼苗,种植成功了。

        这之后,他又与沈阳药厂的技术人员一同解决了龙胆草病害问题,开始大面积种植龙胆草,成为在全镇都数得上的富裕户。“我成了村里第一个‘万元户’,可每天看到为钱发愁的乡亲们,心里却高兴不起来。”徐等一说,一个人富不算富,全村富了才是富。

        2004年,徐等一上任村党支部书记,把种植技术无保留地传授给乡亲们,鼓励大家种药材致富。椽子沟村的药材种植业逐渐发展起来。

        2012年,季忠英当选村委会主任,接过了徐等一的“接力棒”,继续带领村民种植平地中药材。

椽子沟村地处山区,每年春秋两季,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干旱。而四五月份正是药材种子发芽的季节,如遇干旱,种子就会被扼杀在萌芽之中。

发展中药材产业,首先要解决浇灌问题。

        季忠英上任当年,全村就治河5.5公里,打井100多眼。现在,全村的灌溉井达200多眼。这些灌溉井分布在每一块药田里,保证了中药材产业的发展。

        为了调动农民种植药材的积极性,季忠英挨家挨户做动员,算经济账:“种一亩玉米一年收入1000元,同样一亩地种药材可收入5000元,付出多回报也多。”

        村民有顾虑,村干部、党员们就率先种植。村民看到村干部种药材赚了钱,也纷纷种上了龙胆草。

产业规模上来了,可价格却遭遇了“大跳水”。自然晾晒的中药材不利于贮藏,受市场制约严重,丰产不丰收现象愈演愈烈。

        2014年,椽子沟村注册成立了清原满族自治县龙盛中药材加工有限公司,每年可加工、冷藏600吨中药材系列产品,错开旺季销售,价格有了保证,村民种龙胆草的积极性更高了。

现在,椽子沟村的许多农户已走出山沟,去外村、外省包地种植,与更多村民一起享受产业增值的红利。全村95%以上的农户依靠种植药材走上了致富路。

“过去的一年挣了这个数,200万。”村民张永亮伸出2根手指头,乐呵呵地说,“今年龙胆草价更高,估计能达到300万。”

        “现在,村里收入几十万,上百万农户一大堆,多的还有过千万的。”站在对面的季忠英快人快语,村民们增收喜上眉梢,她也乐在其中。

 

“金饭碗”端得越来越稳

        看到椽子沟村靠种植龙胆草走上致富路,周围的村镇也种起了中草药,全镇总产值1.5亿多元,中药材种植已成为英额门镇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

如何将中草药种植这个金饭碗”端稳、端好?

“我们的产业正处于关键转型期,很多难题能否解决好,决定了产业未来发展前景。”英额门镇产业办主任潘宜元坦言,种苗退化、深加工不足、产业单一等问题都制约了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全镇也在努力探索和解决这些问题。

        “我们的龙胆草之所以能够称霸国内市场,关键就是品质好,未来我们要更严格的把控药材质量。”潘宜元说,近年,英额门镇进行了龙胆草规范化种植相关生产标准操作规程的制定及完善。种植基地从环境质量检测、生产技术、用肥用药到质量标准、产品加工、储藏、运输等全程标准化管理。经检测,清原龙胆的龙胆苦甙含量在5%左右,高的达到6.6%,显著高于药典规定入药含量的3%。目前,清原龙胆草已通过国家GAP基地和地理标志认证,并成功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清原龙胆”商标。

着眼于未来,英额门镇中草药产业开始由种植、初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型。

        走进辽宁裕恒源农业产业有限公司黄精晒场,一个个盛满黑褐色黄精的簸箕排列整齐,浓浓的中药材香味扑鼻而来。黄精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具有养阴润肺、补脾益气等功效。

        “我们生产的黄精果脯经九蒸九晒等工序 ,既保存了黄精药食同源的功效,还确保了极佳的口感”公司负责人李炎拿着一小块黄精说,今年黄精干品的价格在40元/公斤上下,而加工成果脯一克就8元钱,要想产业更好的发展就必须进行深加工。今年,企业生产了1500套黄精果脯,良好的市场反响也坚定了李炎做好中草药深加工的信心。

        在抚顺晟源中药材有限公司新建的中药材趁鲜切制车间内,工人们正在进行设备安装,预计年底将投入生产。“今年,公司和安徽药业企业合作引进了5条生产线,每天可加工中药切片20吨。”公司董事长闯金满说,中药材趁鲜切制是产地加工的方式之一,减少了中药材加工环节,有利于保障中药材质量,价格是原来干品药材的2倍。

        国家推广实施中药材趁鲜切制,为药材产地带来了大机遇。闯金满说,中药材全过程质量追溯体系的建立已是大势所趋,公司正在探索与合作社、种植大户合作共建种植基地和标准化趁鲜加工车间,将资源利用最大化,加强规范管理和质量监管,合作共赢。

        “既低头赶路又抬头看路,才能将我们的中草药产业发展好。”潘宜元表示,英额门镇仍在不断探索多种产业融合模式,一方面继续发展生态农业、扩大绿色中药材种植,另一方面,将在中药材加工生产、乡村旅游、休闲农业上下功夫,争取一个产业带动多个产业共同发展,让农民在其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幸福。

        从零星种植向规模化发展,从原料售卖向精深加工转变,从单一产业向多元化发展……三代人一个梦,一代接着一代干,驰而不息,久久为功,英额门镇发展中草药致富的故事还在继续。相信,未来,这株“小药草”的故事会更加精彩。

 


Copyright © 2020 www.qingyuan.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清原满族自治县政府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主办单位:清原满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电话:024-53078999 E-mail:qyxzwgk2016@163.com 
政府网站标识码:2104230005 ICP备案号: